Board logo

標題: 想鼓勵在法國者一起帶動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列印本頁]

作者: cindyweilin     時間: 2011-2-10 09:41 PM    標題: 想鼓勵在法國者一起帶動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更新日期:2011/02/10 14:32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0日電)皇冠集團副總編輯莊靜君在今早台北國際書展上舉行的版權論壇上說,華文作品要邁向國際,需先透過找到真正喜歡作家作品的出版社才能走出台灣,藉由亞洲市場才能放眼國際。
2011第19屆台北國際書展今邁入第2天,版權交流工作坊今天早上舉辦「華麗的冒險:華語文學如何走向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專業版權經理人和書探,一同探討外國市場對華語文學的接受度和出版現況。
主講人除了莊靜君以外,尚有美國文學經紀人安娜.史坦 (Anna Stein)、上海九久讀書人文化實業高級版權經理暨獨立書探白麗雅 (Patrizia van Daalen)等人。
此論壇由曾引進暢銷書「追風箏的孩子」來台,並將華文作品「山楂樹之戀」等書成功賣到全球10餘國的國際版權經紀人譚光磊主持。譚光磊說,台灣作家和出版社多喜愛講究文字著墨的短篇小說作品,但短篇作品不易受國際青睞;相較中國作家則偏愛撰述長篇小說,故事內容多元強烈,對進軍國際市場也較有企圖。
精通多國語言,長期評估並向西方出版社推薦中國文學作品的白麗雅說,現在有許多外籍書探知道,不能不去了解台灣或中國的文學和亞洲人的想法,「但感興趣不代表他們就知道該如何去找書,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她說,現在就有越來越多懂中文的法國人,會開始到中國買書來看。
台灣擁有專業的國際版權制度,每年引進來自全球各地的翻譯書籍數量可觀,在去年各書店年度暢銷書榜中,翻譯書籍所佔比重高。至於華文作品如何邁向國際也是出版業關心的事。
近年負責作家張愛玲、侯文詠、瓊瑤等作品海外授權事宜的莊靜君,以三毛作品推廣至韓國經驗為例,她說有名韓國讀者因非常喜歡三毛作品,便成立1人出版社並翻譯三毛作品「撒哈拉沙漠」和「哭泣的駱駝」。之後三毛作品在韓問世後,便有其他韓國出版社注意到,因而打開了三毛作品在韓的市場。莊靜君認為,出版社真正喜歡作家的作品是很重要的關鍵。
往年參加書展時曾有泰國的出版社向皇冠洽詢瓊瑤作品的翻譯版權,莊靜君說,華文作品進軍外國需先了解該國可能會喜歡的作品類型為何,她發現泰國人喜歡金庸武打和漫畫,這種現象和台灣相近。
莊靜君認為,將華文作品推展至台灣以外是首步,而東南亞國家對華文作品接受度高因此進軍較容易,之後再打開國際間市場。1000210

[ Last edited by cindyweilin on 2011-2-11 at 06:15 PM ]
作者: cindyweilin     時間: 2011-2-11 05:51 PM    標題: 鼓勵大家推廣華語文學 一起帶動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indyweilin at 2011-2-10 09:41 PM:
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更新日期:2011/02/10 14:32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0日電)皇冠集團副總編輯莊靜君在今早台北國際書展上舉行的版權論壇上說,華文作品要邁向國際,需先透過找到真正喜歡作家作品的出版社才能 ...

鼓勵大家推廣華語文學
一起帶動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作者: cindyweilin     時間: 2011-2-11 05:57 PM    標題: 有越來越多懂中文的法國人,會開始買中文書來看

最近在法國開始從事華語文學推廣與教育
發現有越來越多懂中文的法國人,會開始買中文書來看
所以更是鼓勵在法國者
一起帶動華語文學走向國際
作者: Pompom     時間: 2011-2-11 11:04 PM
我覺得台灣作家要走入國際 除了靠近年來國際對於華語世界的矚目 具有推波助瀾的效果之外 還必須淘養自己的視野 讓自己陳述的東西更具有普世性的價值 這不是說作家們應該跟其他國家的作家看齊 而是他們自己本身應該開拓一下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視野 在其中尋找出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作者: ingmascomparsa     時間: 2011-2-11 11:47 PM    標題: 立意與實際

台灣華文文學走入國際,立意很好
(內心獨白:有人如果要翻譯我的小說我當然很歡迎,我就不用自己翻自己行銷了,這些時間拿來寫新的作品不是更好。)
但是實際上台灣推派哪些作家出去(名單上大概就那些)
,國外又選擇哪些作家譯,這中間至少牽扯到:
1.市場問題。2.話題性。3.作家聲望。4.作家個人和出版社的整體人脈和交情。
作品有沒有普世性不見得是重點,西方搞不好還更喜歡有異國情調的作品。
我自己是感覺近幾年魔幻鄉土之作很多,也用台語入文,這很有特色了吧?
但是翻譯上的難度又增高了,所以也不見得外銷得了。
就譯者這一方面來說,
好的外語譯者(可直接從中文譯成外文)不是到處有,
不單是喜好問題,他們也是會選擇對自己事業有利的。
每年接六本書的專業譯者,除非真的是感情用事,
不然不會自找麻煩去提議又難譯又難賣的文學作品。
學院譯者的標準又是另外一套了。
這整件事不是因為學華語的人口變多了就帶得起來,
試想,有多少學華語的外國人真的能達到閱讀華語文學作品的程度?
頂多是比較有興趣了解,去買譯本來讀,不然看電影恐怕還比較快哩。

又,回應樓上同學,華語文學也是有其對人類經驗的深刻觀察處,文化上相對弱勢,翻譯又是障礙,難銷而已,不是沒有。
台灣書市翻譯書已經多過華文創作了,文學進口的現象滿糟糕的。
Guillaume Musso這種作家皇冠簽了全集大推,
雖說暢銷書的存在無不可,皇冠本來的立場就很明確,
但就文學性來講,行銷國際的可能與其大抵成反比。
另,
報導中皇冠說要外銷張愛玲,得先找到能譯張愛玲的、和海外行銷張愛玲的人才吧。這麼多華人學者在美國說她好話,她生前都無法一展外銷抱負,死後傳奇要繼續外銷,電影改編恐怕會比翻譯快。而且最好還帶點大眾羅曼史色彩,如色戒。

[ Last edited by ingmascomparsa on 2011-2-12 at 01:03 AM ]
作者: Pompom     時間: 2011-2-12 01:04 AM
我倒是覺得很多想走入國際的創作者 不管是哪個領域都一樣 都太想透過所謂的異國情調來推銷自己 討好西方人的口味 到最後就算進了國際 也迷失了自己 所謂的創作裡的異國情調 說起來 不就是一種市場行銷手段嗎
我個人覺得 真正的好的創作 還是要從根本的生命經驗的經營著手 異國情調與否 這只是個副產品 當你在一個土壤中認真的生活 創造出來的東西自然而然有這個土壤的味道 那才是一種誠懇的異國情調
至於翻譯的問題 我們說翻譯有langue source langue cible 的差別 真正比較講究的翻譯 翻譯過去的langue cible 都必須跟譯者的母語相同 也就是說 要有好的翻譯品質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母語為華語的翻譯者 而是母語為英語 法語 阿拉伯語 泰語的翻譯者 所以話說回來 重點還是要讓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口增加學華語的動機 這樣才能找到真正能把華語文學翻譯成品質優良的當地語文的譯者

話說回來 如何增加這種母語譯者 需要的是華語的文化本身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說句不重聽的話 推根究柢 文化的影響力如何 還是跟這個文化的經濟政治與軍事霸權有關 文化本身的精緻與深刻與否的關係反而是次要的 只要看美國文化如何橫行世界 就知道文化影響力的消長 主要還是立基在每個文化間的 rapport de force 而非文化的品質高低
作者: Pompom     時間: 2011-2-12 01:15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ingmascomparsa at 2011-2-11 11:47 PM:
(內心獨白:有人如果要翻譯我的小說我當然很歡迎,我就不用自己翻自己行銷了,這些時間拿來寫新的作品不是更好。)

我是知道有很多母語非法語 而用法語創作的人
要在法國行銷自己 並不是花時間在翻譯自己的東西 而是直接用法語創作 翻譯的事情 就交給母語是法語的人來做就可以了吧
創作者的生命 就交給創作就好了 套句你的話 這些時間拿來寫新的作品不是更好

套句畢卡索的名言 創作者的悲哀 就是重複自己 翻譯自己的作品 在某個程度說來 是對自己的一種重複


[ Last edited by Pompom on 2011-2-12 at 01:16 AM ]
作者: ingmascomparsa     時間: 2011-2-12 02:07 AM
Pompom同學
謝謝您的指教和建議
自我翻譯我拿來當習作和樣本
順便思考研究路線 
母語是法語的人修改時我也能學習到新的tournures
請不用"悲哀"我是否玩弄異國情調或是重複自己
我說的是我這幾年在書店架上看到的許多翻譯書
話題性、暢銷度等為出版考量
出版社也是要做業績的

至於是不是直接用法文寫
當然可以寫啊 您一定也可以寫得有聲有色啊
寫了能不能出版是另一回事  這是我想強調的現實
寫得再爛有了機會還是能出版  因為有人會幫你改
寫得再好沒機會還是放在抽屜  現在網路發達  誰都能寫
怎麼被看見有其他因素涉入   
您說的那些成功人士,當然可喜可賀。
我目前的寫作計畫是打算在台灣出版,我不必逼自己先用法文寫再找人翻譯吧?

我不贊同的只是文學創作上的高調 : 深刻的體認,誠懇地紮根,不失本心,要多如何如何,跟誰誰誰哪裡哪裡看齊blabla 
我從小聽到大的,非常反感。  
寫了再說吧。作品寫出來才知道到了什麼地步,之後人們要怎麼捧、怎麼罵也有個根據。

至於學華語的人口,量再大
對文學會抱持著熱烈的眼光的有多少
我仍然存疑。
會唱bobee的外國人搞不好還比較多。
至於譯者的培養,我樂見其成啊。
如果天下譯者收入跟搞財經的可比擬,那文學復興不遠矣。 

[ Last edited by ingmascomparsa on 2011-2-12 at 03:09 AM ]
作者: Pompom     時間: 2011-2-12 09:42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ingmascomparsa at 2011-2-12 02:07 AM:
Pompom同學
謝謝您的指教和建議
自我翻譯我拿來當習作和樣本

至於我引用畢卡索 說翻譯自己的作品是自我重複 我只是對一個創作事件抒發感想 這可以是指任何人 不是針對你個人而言 所以你說是我是在指教與建議 這是有點言重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ingmascomparsa at 2011-2-12 02:07 AM:
我不贊同的只是文學創作上的高調 : 深刻的體認,誠懇地紮根,不失本心,要多如何如何,跟誰誰誰哪裡哪裡看齊blabla 
我從小聽到大的,非常反感。   

這話很有趣 我才覺得那些動不動喜歡拿異國情調 跟本土化的東西來套牢創作風格的人 才是一種市場上 用認同的高調 來包裝取悅與盲從的常見包裝手法

老實說 這種異國情調的藝術創作的東西看那麼多了 難免也覺得很多過度強調異國情調的作品都非常矯揉造作 表面上說的是在藝術中尋找自我認同 建立自我文化的核心價值 勇敢的做自己 骨子裡誰不知道要做異國情調的東西 才容易在西方市場裡取勝 總之 這種表面說要建立自我認同的作品 骨子裡都非常市場取向 無疑就是在討好當代的認同潮流 討好那些藝術贊助者 與東西方藝評人而已 殊不知這種作品的本質 就是別人眼光的產物 完全失去創作作品的誠意 我看多了也難免覺得暈眩

說個例子好了 我之前在廣播裡聽到一個美國黑人作家的訪談 我只聽了一部分 所以沒聽到他是誰 所以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這位黑人作家說了一個讓我感觸非常深刻的話 他說 在他剛開始創作時 他經常面臨白人評論者對他的質疑 那就是他既然是黑人 為什麼在他的作品中 他都不寫黑人經驗 這種質疑 好像是黑人詩人不寫黑人經驗就是不做自己 就是一種原罪似的 他對於這些白人評論家的質疑非常不諒解 也感到非常困惑

照這些白人評論家的意見 以此類推 那白人就要寫白人經驗 亞洲人就要寫亞洲經驗囉? 但問題是 有白人在強調他寫白人經驗的嗎? 沒有吧? 就算有白人以白人經驗作創作的題材 這恐怕也很難在市場上取得能見度 所以在市場上我們所能見的白人創作者 幾乎都是預設在他們是在溝通一種普世的 共通的人類經驗 那為什麼黑人寫普世經驗就要被質疑他沒有寫自我認同的問題? 本質上 這些白人評論家喜歡其他種族的創作者作自我認同的議題 並不是因為他們尊重少數族群的詩人的創作人格 相反的 在本質上 這是一種對少數族群創作者的低貶與束縛

不知曾幾何時 我開始對那些異國情調與自我認同的作品開始有一種噁心感 因為我發現現在自我認同的主題 已經被炒過熱了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 已經變成一種嘩眾取巧的市場取向包裝手法 只要一個所謂的非白人創作者碰觸這個議題 在加上一點點才能 一點點運氣 跟貴人的幫助 就非常容易成功

但問題是這種自我認同過度炒作的結果 就變成有排他性 也就是創作者作其他主題都比較不容易受重視 過度重視自我認同的結果 反而是讓創作者向市場靠攏 變成了創作者的牢籠 市場價值成了某種形態的一言堂 囚禁創作者的心靈 造就了追求自由的創作者的地獄

當然啦 我只是在說一般性的狀況 沒有特別指涉任何人 或任何國家 或任何特定種族的意圖

作者: ingmascomparsa     時間: 2011-2-12 01:02 PM
針對異國情調這點
我同意您以上的看法
希望各出版社、文學仲介、藝術策展人、電影選片人等等等等
也能早日走出這種幻境
這樣文學(藝術)作品或許才能和語言、文化相近的當代讀者(觀眾)
發生更深的聯繫吧
從這出發來談普世經驗跟歧異
我覺得才有意義




歡迎光臨 留法台灣同學會-解悶來法國 (http://roc.taiwan.free.fr/bbs/) Powered by Discuz! 2.5 Deluxe